合同可以解除的法定情形

发布时间:2023-12-16 点击:101
在现实生活中,针对当事人之间签订的合同,往往出现一定的法定情况是可以选择解除的,那么你知道合同可以解除的法定情形是什么吗?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法律知识,下面一起来看看吧,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一、合同可以解除的法定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二、合同可以部分解除吗
合同可以部分解除,只要该合同阅读的履行义务是可以分割履行的,并不是相互依存的,部分解除合同是的生育部分依然可以有效履行的,就可以对该合同的部分内容予以解除。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三、合同可以解除吗
合同的法定解除条件
《民法典》第563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该合同失去意义,应归于消灭。在此情况下,我国允许当事人通过行使解除权的方式消灭合同关系。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此即债务人拒绝履行,也称毁约,包括明示毁约和默示毁约。作为合同解除条件,它一是要求债务人有过错,二是拒绝行为违法(无合法理由),三是有履行能力。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此即债务人迟延履行。根据合同的性质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履行期限在合同的内容中非属特别重要时,即使债务人在履行期届满后履行,也不致使合同目的落空。在此情况下,原则上不允许当事人立即解除合同,而应由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履行催告,给予一定的履行宽限期。债务人在该履行宽限期届满时仍未履行的,债权人有权解除合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对某些合同而言,履行期限至为重要,如债务人不按期履行,合同目的即不能实现,于此情形,债权人有权解除合同。其他违约行为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时,也应如此。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法律针对某些具体合同规定了特别法定解除条件的,从其规定。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合同可以解除的法定情形的相关内容,如果是在法定解除的情形下,双方当事人都可以依法解除合同,不再履行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请及时咨询律师处理,提供专业律师,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绑架罪犯罪客观方面的表现是
最高院最高检关于办理寻衅滋事案的解释有哪些
编造并传播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具体构成要件?
工厂合同到期了员工不续签有赔偿吗
建筑工人如何缴纳工伤保险
战时造谣惑众罪的主体与客体?
法律规定拘留最长期限多久
口头担保有法律效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