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司法鉴定的依据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六条 当事人可以就查明事实的专门性问题向人民法院申请鉴定。当事人申请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具备资格的鉴定人;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 当事人未申请鉴定,人民法院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应当委托具备资格的鉴定人进行鉴定。
第七十七条 鉴定人有权了解进行鉴定所需要的案件材料,必要时可以询问当事人、证人。 鉴定人应当提出书面鉴定意见,在鉴定书上签名或者盖章。
第七十八条 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经人民法院通知,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支付鉴定费用的当事人可以要求返还鉴定费用。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第一条 为了规范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的司法鉴定活动,保障司法鉴定质量,保障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通则。
第二条 司法鉴定程序是指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进行司法鉴定活动应当遵循的方式、方法、步骤以及相关的规则和标准。
本通则适用于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从事各类司法鉴定业务的活动。
第三条 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进行司法鉴定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尊重科学,遵守技术操作规范。
二、司法鉴定的社会责任有哪些?
1.司法鉴定机构的法律责任
司法鉴定机构承担法律责任主要有三个方面,即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
2.司法鉴定人法律责任的含义
司法鉴定人的法律责任是指司法鉴定人违反法定或约定义务而应受到的法律制裁。
3.司法鉴定人法律责任的分类
(1)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是由于司法鉴定人违反刑法规定、构成犯罪所应担承的刑事法律责任
(2)民事责任 司法鉴定人承担的民事责任主要表现为司法鉴定人与委托人之间的契约责任,同时也包括司法鉴定人对委托人、被鉴定人的侵权责任.
(3)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因司法鉴定人违反行政法规所应担承的行政法律责任。
三、司法鉴定的程序该怎么进行?
1.当事人申请鉴定,应当在举证期限内提出。
2.申请鉴定时,要预交鉴定费用,并提供相关材料。
3.当事人申请鉴定经法院同意后,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有鉴定资格的鉴定机构、鉴定人员,协商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指定。
4.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委托的鉴定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有异议申请重新鉴定,提出证据证明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1)鉴定机构或者鉴定人员不具备相关的鉴定资格的。
(2)鉴定程序严重违法的。
(3)鉴定结论明显依据不足的。
(4)经过质证认定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其他情形。
5.对有缺陷的鉴定结论,可以通过补充鉴定、重新质证或者补充质证等方法解决的,不予重新鉴定。
死亡债务人的债务该怎么处理灵活就业人员劳动合同需要签订吗酒驾怎么处罚,酒驾驾驶证吊销几年可以考二手房卖家要交哪些税民诉法再审申请规定借据和欠据的本质区别购房者贷款业务需要多久审批,购房贷款需要的流程继承公证遗嘱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