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的诉讼时效为两年。诉讼时效是一个法定的有效期间,如果过了诉讼时效还不请求法院的保护,法院是不会对当事人的请求权予以保护的,两年的时间应该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时候开始计算,如果超过十年则权利丧失。
一、产品质量的诉讼时效是多少
《产品质量法》第45条:“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请求权,在造成损害的缺陷产品交付最初消费者满十年丧失;但是,尚未超过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外。”
诉讼时效是指请求人民法院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法定的有效期限。在法定的有效期限内,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请求权予以保护;超过法定的有效期限的,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请求权不予保护。
本条规定当事人请求权受到保护的期限为两年。两年的起算日期为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之时。这里所讲知道是指当事人已经了解到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的事实,同时也了解到具体的侵权人。应当知道是指查不清受害人是否知道被侵权和侵权人的情况下,法律推定或者视为知道。
二、产品质量责任法律风险有哪些
(一)市场风险型。
这一类型中产品质量本身符合相关法规要求,只是种种原因致使产品不再满足社会需要,让企业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但企业并不会因此而承担道德谴责或法律责任,如柯达公司。
(二)道德风险型。
产品质量道德风险,此类产品并不违反任何法律规定、也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但该类产品可能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与主流的社会价值观不符。
(三)法律风险型。
产品质量法律风险,就不同行业、不同产品而言,各国法律的具体规定或质量标准要求可能有所不同。一般来讲,企业会因产品质量而承担民事、行政、刑事三类法律风险与责任。
三、承担产品质量的责任主体是谁
承担产品质量的责任主体,有生产者和销售者。但社会团体、社会中介机构如果对产品质量作出虚假承诺、保证给消费者造成损失的,要承担连带责任。因此,责任主体特殊情形下不再局限于生产者和销售者。在广告中对产品质量作虚假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依照广告法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产品质量的诉讼时效是多少的相关知识,综上所述,产品质量的诉讼时效一般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两年的时效期间,超过诉讼时效则无法获得法律的保护。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主体包括什么非法狩猎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的老婆要离婚想转移财产怎么办醉驾可以出国考驾照吗结婚证的办理需要哪些条件包装创意有版权吗出租房屋无合同房租怎么收取婚姻效力的判决可以上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