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纠纷到哪仲裁
合同纠纷的仲裁机构是:合同约定的仲裁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相关法律规定,合同纠纷发生后,若当事人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达成仲裁协议,则去仲裁协议约定的仲裁委员会处申请仲裁。但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后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若双方当事人没有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当事人可以选择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申请仲裁要符合下列几个条件:
1.有仲裁协议。仲裁协议既是当事人授权仲裁机构解决争议的依据,也是排除法院司法管辖权的依据。因此,当事人之间订有仲裁协议是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必要前提,如果没有仲裁协议,而只有一方当事人的仲裁申请,仲裁委员会不得受理。
2.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即申请人请求仲裁委员会予以保护的合法权益以及要求被申请人履行实体义务的具体内容。当事人申请仲裁后,其所提出的仲裁请求是否合理,所依据的事实是否真实,理由是否正确,需要由仲裁委员会进一步确定,当事人提出仲裁申请时,只要提出具体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即可。
3.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案范围。当事人申请仲裁解决的争议事项必须属于《仲裁法》第2条规定的范围,并且不属于《仲裁法》第3条规定的不能仲裁的事项。
二、合同的仲裁机构如下:
1.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到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仲裁机构或根据需要在其他设区的市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2.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的争议,可以到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的在市、县设立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三、如何申请仲裁解决合同纠纷
合同当事人将合同争议提请仲裁,必须基于有效的仲裁协议。根据《仲裁法》第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仲裁协议内容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是要有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二是要有仲裁事项;三是要有选定的仲裁委员会。其中对第一项和第三项的规定,合同当事人往往会由于不了解仲裁制度和仲裁机构的设置,在合同争议条款中做出以下几种不规范的仲裁协议:
1.约定了仲裁地点,但没有约定仲裁机构,或虽然有约定,但约定的仲裁机构名称的方式、术语不规范。如:争议在合同签订地仲裁解决、争议所在地仲裁解决、争议由本市仲裁机关仲裁、本市有关部门仲裁、 当地仲裁委员会仲裁、争议由xx市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仲裁等。
2.同时约定两个仲裁机构仲裁。如:争议可提交a市有关仲裁机构仲裁或b市有关仲裁机构仲裁。
3.既约定仲裁,又选择诉讼。如:发生争议向合同履行地(签订地)仲裁机关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争议由合同履行地仲裁机关仲裁,对仲裁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等。
在现实案例中,上述各类不规范的仲裁协议,虽不是一律被认定为无效,但多数会因为无法明确当事人的仲裁意思表示或无法确定仲裁机构而导致无效。
合同当事人如何对仲裁事项进行规定也是应注意的问题。我国仲裁法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这项规定不难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合同当事人如何针对自身的情况确定将提请仲裁的事项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车牌能够被作为遗产继承吗拆迁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社会保险基金包括什么内容法人个税少缴纳会处罚会计吗诈骗4千万会判无期徒刑吗婚内卖房怎么分割婚前关于离婚的财产协议有法律效力吗多久才能领离婚判决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