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在日常生活中是十分常见的,因当事人不履行合同带来的纠纷也十分常见。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那合同纠纷属于民事纠纷吗?合同纠纷能申请仲裁吗?以下由小编为您一一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合同纠纷属于民事纠纷吗
签订合同的当事人是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同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因此,合同纠纷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民事纠纷,民事纠纷应通过民事方式来解决,如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民事方式区别于行政方式和刑事方式,行政方式是通过行政手段来直接干预合同纠纷,这与合同法平等的理念不符合,在计划经济时代大量存在的行政干预,仍然存在,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相违背,刑事方式是国家通过刑事手段来解决合同纠纷,合同一旦需要通过刑事方式解决,就不能称为合同纠纷,而是刑事案件。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情况很多,对于此类情况,应以诈骗案处理,而不是一般的合同纠纷。
二、合同纠纷能申请仲裁吗?
合同纠纷发生后,争议的任何一方均可按照双方在争议发生前或发生后订立的仲裁协议,依法向选定的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申请仲裁要符合下列几个条件:
(一)有仲裁协议。仲裁协议既是当事人授权仲裁机构解决争议的依据,也是排除法院司法管辖权的依据。因此,当事人之间订有仲裁协议是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必要前提,如果没有仲裁协议,而只有一方当事人的仲裁申请,仲裁委员会不得受理。
(二)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即申请人请求仲裁委员会予以保护的合法权益以及要求被申请人履行实体义务的具体内容。当事人申请仲裁后,其所提出的仲裁请求是否合理,所依据的事实是否真实,理由是否正确,需要由仲裁委员会进一步确定,当事人提出仲裁申请时,只要提出具体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即可。
(三)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案范围。当事人申请仲裁解决的争议事项必须属于《仲裁法》第2条规定的范围,并且不属于《仲裁法》第3条规定的不能仲裁的事项。
三、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是怎么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 【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合同纠纷属于民事纠纷,解决民事纠纷最好就是双方进行协商,毕竟民事行为都是可以双方意思自治。民事纠纷一般都不是什么恶劣的事情,能协商确定解决方案就是最好不过的了。以上就是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合同纠纷属于民事纠纷吗的相关知识,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医生病假条是怎么开的变更抚养权能否反诉公司欠钱股东有责任吗建筑工程可以发包给个人吗根据刑法规定绑架罪既遂会判多久?民间借款不还会判刑吗,民间借款的诉讼时效是多久复婚证和结婚证一样的吗被对方起诉离婚收到传票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