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因为继承产生的纠纷是常见的。若产生纠纷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此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那么继承纠纷多少年后不能起诉?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继承纠纷多少年后不能起诉
遗产继承一般超过20年不得再提起诉讼。
民事诉讼最长时效是20年,被继承人死亡后开始发生继承,若自己的继承权被他人侵害了一直不起诉,最长超过20年以后,法院就不处理了,丧失了胜诉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继承遗产范围如何确认
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继承是指死者生前所有的于死亡时遗留的财产依法转移给他人所有的制度。
(一)要查明公民死亡后所遗留的财产,其取得方式是否合法。公民生前非法取得的财产不能作为遗产用于继承。
(二)要查明公民对其生前实际占有的财产,是否确实享有所有权,如是向他人租借的财产,则不能作为遗产用于继承。
(三)要严格区分公民个人的财产及与他人共有的财产,如属共有财产,则应先析产,后继承。
(四)某些被继承人不可转让的人身性权利,如受扶养赡养的权利,领取养老金、退休金、病残人员补助金等权利是不能被继承的。
(五)要明确公民死亡后所遗留的财产在其生前是否已发生了所有权的转移。
三、继承纠纷的管辖法院
按照《民事诉讼法》第33条规定,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主要遗产所在地,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比如,主要是对存款的继承发生纠纷,存款地应为主要遗产地,存款在不同的地方的,数量最多的存款地为主要遗产所在地;如果是对家具、家用电器等动产继承发生纠纷,这些财产的相对集中的放置地为主要遗产地。当事人应当在对继承纠纷有管辖权的法院之间选择其中一个法院起诉。有时,主要遗产地不好确定,可以在被继承人死亡时的住所地法院起诉。根据民事诉讼法关于专属管辖的规定,如果继承纠纷涉及的是房屋等不动产,只能在不动产所在地法院提起继承的诉讼。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继承纠纷多少年后不能起诉的相关知识,综上,继承纠纷一般情况下超过三年就不能起诉,若有特殊情况经法院审核后,可以适当延长。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致人轻微伤法律怎么处罚放弃继承要公证吗,遗产公证需要哪些材料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罪是如何构成的?怎么判定借款合同无效打架私了后还能起诉吗现行刑法对决水罪量刑是怎么规定的?婚后房产如何进行分割公司改制通知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