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权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项权利,我们有权对自己的信息、个人活动等进行保密。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侵犯隐私权的行为时,要及时进行制止,必要时可以报警处理。那么侵犯隐私权怎么界定?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侵犯隐私权怎么界定
(一)侵害隐私权的违法行为。首先,侵害隐私权的行为须具违法性。
(二)侵害隐私权的损害事实。隐私是一种信息、一种活动、一种空间领域,也是一种秘密状态。隐私的损害,表现为隐私被刺探、被监视、被侵入、被公布、被搅扰、被干预。
(三)侵害隐私权的因果关系。它是指侵害隐私权的违法行为与隐私损害事实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符合规律的联系。
(四)侵害隐私权的主观过错。侵害隐私权的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具备主观过错。主要是故意,即预见侵害隐私权的后果却希望或放任该种结果的发生。
二、侵犯隐私权的情形
根据我国国情及国外有关资料,下列行为可归入侵害隐私权范畴:
(一)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
(二)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
(三)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
(四)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
(五)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
(六)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诸于众。
(七)干扰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对其进行调查、公布。
(八)将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会公布。
(九)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诸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
(十)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属个人的情况。
三、侵犯别人隐私权怎么判
法律保护公民个人的隐私权,因此他人有不得散布的义务。散布他人隐私,损害他人名誉的,是违法侵权行为,应依法受到治安行政处罚。受害人可以向法院提起名誉侵权诉讼,要求侵权人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甚至赔偿损失。
按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规定,有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行为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以上是小编对侵犯隐私权怎么界定的介绍,希望对您有帮助。侵犯隐私权一般有具体的违法行为的发生,有咋成损害的事实,以及两者之间有因果关系等条件进行界定。如果您不懂如何起诉,可以咨询律师,他们会给您专业的建议。
农村社保医保卡怎么激活租赁物应当满足的条件有哪些汉字登记版权需要什么资料印花税票贴在房产证哪里写借条的正确格式范文夫妻间借款怎么写工程违法转包连带责任如何确定的不履行赡养义务犯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