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 所需设备 |
结构安全(G3) b)应保证网络各个部分的宽带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g)应按照对业务服务的需要次序来指定宽带分配优先级别,保证在网络发生拥堵的时候优先保护重要主机 |
负载均衡 |
访问控制(G3) a)应在网络边界部署访问控制设备,启用访问控制功能 b)应能根据会话状态信息为数据流提供明确的允许/拒绝访问的能力,控制粒度为端口级 c)应对进出网络的信息内容进行过滤,实现对应用层HTTP、FTP、TELNET、SMTP、POP3等协议命令级的控制 |
防火墙 (网站系统,需部署web应用防火墙、防篡改系统) |
入侵防范(G3) a)应在网络边界处监视以下攻击行为:端口扫描、强力攻击、木马后门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缓冲区溢出攻击、IP碎片攻击和网络蠕虫攻击等 b)当检测到攻击行为时,记录攻击源IP、攻击类型、攻击目的、攻击时间,在发生严重入侵时应提供报警。 |
IDS(或IPS) |
恶心代码防范(G3) a)应在网络边界处对恶意代码进行检测和清楚 b)应维护恶意代码库的升级和检测系统的更新 |
防病毒网关(或UTM、防火墙集成模块) |
安全审计(G3) a)应对网络系统中的网络设备运行状况、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进行日志记录; b)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及其他与审计相关的信息; c)应能够根据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审计报表; d)应对审计记录进行保护,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 安全审计(G3) a)审计范围应覆盖到服务器和重要客户端上的每个操作系统用户和数据库用户 b)审计内容应包括重要用户行为、系统资源的异常使用和重要系统命令额使用等系统内重要的安全相关事件 c)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时间、类型、主体标识、客体标识和结果等; d)应能够根据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审计报表; e)应保护审计进程,避免受到未预期的中端; f)应保护审计记录,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 |
日志审计系统 数据库审计系统 日志服务器 |
恶心代码防范(G3) a)应安装防恶意代码软件,并及时更新防恶意代码软件版本和恶意代码库; b)主机防恶意代码产品应具有与网络恶意代码产品不同的恶意代码库; c)应支持防恶意代码的统一管理 |
网络版杀毒软件 |
资源管理(A3) c)应对重要服务器进行监视,包括监视服务器的CPU、硬盘、内存、网络等资源的使用情况; d)应限制单个用户对系统资源的最大或最小使用限度; e)应能够对系统的服务水平降低到预先规定的最小值进行检测和 报警。 |
运维管理系统 |
《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 所需设备 |
访问控制(G2) a)应在网络边界部署访问控制设备,启用访问控制功能; b)应能根据会话状态信息为数据流提供明确的允许/拒绝访问的能力,控制粒度为网段级 c)应按用户和系统之间的允许访问规则,决定允许或拒绝用户对受控系统进行资源访问,控制粒度为单个用户 |
防火墙 (网站系统,需部署web应用防火墙、防篡改系统) |
入侵防范(G3) 应在网络边界处监视以下攻击行为:端口扫描、强力攻击、木马后门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缓冲区溢出攻击、IP碎片攻击和网络蠕虫攻击等 |
IDS(或IPS) |
安全审计(G3) a)应对网络系统中的网络设备运行状况、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进行日志记录; 安全审计(G3) a)审计范围应覆盖到服务器上的每个操作系统用户和数据库用户 d)应保护审计记录,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 |
日志审计系统 日志服务器 |
恶心代码防范(G3) a)应安装防恶意代码软件,并及时更新防恶意代码软件版本和恶意代码库; b)应支持防恶意代码的统一管理 |
网络版杀毒软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