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民法典中有什么区别?

发布时间:2025-03-26 点击:31
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公民而言,享有的民事权利是非常多的,有的人取得的财产往往不符合法律的规定,那么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民法典中有什么区别?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民法典中有什么区别?
(一)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
(二)无因管理:是没有法定或者约定义务,为避免造成损失(损失即包括自己也包括他人,或者仅为他人),主动管理他人事务或为他人提供服务的行为。管理他人事务的人,为管理人;事务被管理的人,为本人。
根据《民法典》第九百七十九条中,无因管理定义指的是管理人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管理他人事务的,可以请求受益人偿还因管理事务而支出的必要费用;管理人因管理事务受到损失的,可以请求受益人给予适当补偿。
无因管理属于行为,管理人的意志内容有意义,其是否有为他人利益管理的意思是能否成立无因管理的重要条件;而不当得利属于事件,不论当事人的意志内容如何,均不会影响不当得利的成立。由于不当得利是无法律根据的得到利益,而无因管理是本人得到利益的法律根据,所以在法律适用上,无因管理排斥不当得利。就同一现象来说,应首先分析其是否为无因管理,若不成立无因管理再分析其是否是构成不当得利。
二、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属于事件还是行为
民法上讲的事件和行为统称为民事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终止的客观事实。其中事件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自然事实,行为是指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不当得利是指没有法律上的依据,一方得利,他方受损的事实。比如,由于洪水的缘故,甲的鱼塘里的鱼被冲到了已的鱼塘,已的受益事实即为不当得利,但已并没有参与到该过程的行为,没有意思表示。所以不当得利为事件。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对他人事务的管理的事实。可见无因管理是行为人有目的(避免他人损失)有意识的活动,是法律行为。
三、《民法典》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规定是什么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在不当得利当中受有损失的一方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不当得利,但是为履行道德义务、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和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不能要求返还。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民法典中有什么区别?的相关知识,无因管理是为了鼓励互助行为,同时又防止对他人事物的过度干预;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时效期间是几年
工伤认定多久评残
新民诉法司法解释反诉规定
指定监护人抚养人的权利包括什么
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构成要件
著作权法保护范围有哪些呢
老板拖欠工资怎么写证明
合同是口头约定的会有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