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案是从什么时间算起的
法院立案时间一般是在当事人在向法院提起起诉之日起计算,需要在七天内决定是否立案;刑事案件的立案时间从司法机关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进行立案登记的时候算起。司法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不是立刻立案的,只有认为有犯罪发生,且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才予以立案。
二、刑事诉讼立案条件
友情提醒,刑事诉讼的立案条件是:客观上存在犯罪事实,即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经触犯了刑律,构成了犯罪。犯罪的行为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即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需要依法给予刑罚处罚。属于立案机关的管辖范围。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七十八条
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
对有控告人的案件,决定不予立案的,公安机关应当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并在三日以内送达控告人。
决定不予立案后又发现新的事实或者证据,或者发现原认定事实错误,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及时立案处理。
三、刑事诉讼立案程序是怎样的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立案程序包括对于立案材料的接受、审查和处理三个部分。
1.对立案材料的接受。对立案材料的接受,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材料的受理。它是立案程序的开始。
2.对立案材料的审查。对立案材料的审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自己发现的或者接受的立案材料进行核对、调查的活动。
3.对立案材料的处理。对立案材料的处理,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通过对立案材料审查后,分别针对不同情况作出立案或者不立案的决定。这是立案程序的最后结果。
新股东对公司原债务是否要承担遗产过户需要什么手续监护权协议需要公证吗,公证所需资料工商银行贷款条件是什么醉驾摩托车缓刑条件婚前购房注意什么常见的承揽合同有哪些发生车祸后得到的医疗费离婚怎么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