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会通过起诉的方式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那么民事诉讼当事人是指哪些人?民事诉讼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是哪些人
民事诉讼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保护其权益,因而使诉讼成立的人,称为原告。与原告相对的一方,被控侵犯原告权益,需要追究民事责任,并经法院通知其应诉的人,称为被告。对他人之间的诉讼标的有独立的请求权或虽无独立的请求权,但是与案件的处理结果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参加他人之间正在进行的诉讼的人是第三人。
二、民事案件可以不出庭吗
民事案件可以不出庭。法律规定,民事纠纷的当事人能否不出庭,需依据案件的类型而定。如果当事人委托了律师的,当事人本人可以不出庭;但如果是婚姻的案件,当事人是必须出庭的,如果不出庭法院会拘传。当事人没有出庭的,法院可以依法适用缺席判决。
三、民事诉讼执行申请期限
按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因此当事人应当在判决书(调解书)生效后的两年内申请执行,如果执行过程中未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法院一般采取中止执行,待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后,再恢复执行。
从本条文来理解,申请执行的期间可以发生中止、中断,而非除斥期间。而且该条明确提出申请执行时效的概念,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因此,申请执行时效对当事人产生的权利范围,与诉讼时效制度对当事人产生的权利范围应该属于同样的权利范围。这一权利范围最主要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时效抗辩。如果案件当事人没有自己提出时效抗辩,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法院是不能主动适用时效抗辩的,也不能对时效抗辩进行释明的,在法律上时效抗辩视为当事人的一种权利,假如在案件的审理或执行当中,当事人没有提出这一抗辩,法律即视为当事人自己放弃这一权利。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的是,民事诉讼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以上就是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民事诉讼当事人是指哪些人的相关知识,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发明专利侵权的判定过失损坏交通设施罪的犯罪构成界定?主债权的基本信息及债权转让的含义是什么试用期签不签劳动合同是否违法赌博光抓群主还是群员顶替他人上班受到事故伤害,能否认定为工伤结婚半年没孩子怎么离婚案件降格处理怎么处罚